用比起名的成语有哪些成语
成语是汉语语言的瑰宝,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美好的寓意。在取名时,借鉴成语可以为名字增添文化底蕴和独特性。以下是一些用比起名的成语:
1. 不名一钱:形容极其贫穷,一个钱也没有。
2. 大名鼎鼎:形容名气很大,极其有名。
3. 功成名遂:功绩建立了,名声也有了。
4. 沽名钓誉: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。
5. 赫赫有名:名声非常显赫。
6. 金榜题名:科举时代殿试考取后被录取,泛指考试被录取。
7. 举世闻名:全世界都能听到其名声,形容知名度很高。
8. 没没无闻:没有名声,不为人所知。
9. 名不虚传: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,不是虚假的。
10. 名下无虚: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,后比喻名不虚传。
11. 名存实亡:名义上还有,实际上已不存在。
12. 名副其实: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。
13. 名高难副:指盛名之下,实际难与相符。
14. 名过其实:名声超过实际才能。
15. 名落孙山: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,指考试或选拔没有被录取。
16. 名满天下:名声遍传天下,形容名声极大。
17. 名实相副:名声和实际一致。
18. 名士风流:名士的风度和习气,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。
19. 名正言顺:名义正当,道理也讲得通,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。
20. 莫名其妙: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,表示事情很奇怪,使人不明白。
21. 臭名昭著:坏名声人人都知道。
22. 徒有其名:空有某种名声,名不副实。
23. 无名小卒:不出名的小兵,比喻没有名气、不受重视的人。
24. 无名英雄: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英雄。
25. 有名无实:光有虚名,实际上并不是那样。
26. 隐姓埋名: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,不愿让别人知道。
27. 争名夺利:争夺名誉和利益。
28. 举世闻名:全世界都能听到其名声,形容知名度很高。
29. 身败名裂:地位丧失,名誉扫地,指遭到彻底失败。
30. 师出无名:出兵没有正当理由,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。
31. 实至名归:有了真正的学识、本领或功业,自然就有声誉。
32. 徒有虚名:空有某种名声,名不副实。
33. 威名远扬:威力和名声传播到很远的地方。
34. 显亲扬名:使父母显耀,使名声彰显。
35. 香名远播:美名传播很远。
36. 遐迩闻名:远近都有名声,形容名声很大。
37. 改姓更名:改变姓名,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份。
38. 改名换姓:改变原来的姓名,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份或躲避灾难。
39. 举世皆知:全世界都知道,形容非常著名。
40. 一文不名:一个钱也没有,形容极其贫穷。
41. 一文莫名:一个钱也拿不出,形容极其贫穷。
42. 臭名远扬:坏名声传得很远。
43. 钓名欺世:用不正当的手段骗取名誉,欺骗世人。
44. 钓名沽誉:用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。
45. 砥行立名:注重品德修养和建立功名。
46. 阿世盗名:用博取世人的欢心的方法来窃取名誉。
47. 浮称流说:社会上流传的说法,多指不实之言。
48. 改行迁名:改变原来的职业或名称。
49. 改行迁姓:改变原来的职业或姓氏。
50. 狗尾续貂: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东西后面,显得不相称。
综上所述,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,也为人们提供了取名的灵感来源。在取名时,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寓意选择合适的成语作为参考,创造出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具有个性的名字。
上一篇:祝姓起名木字旁有哪些名字
下一篇:返回列表